在國內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信托監管政策持續完善的大環境下,今年以來,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信托公司持續推進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各類創新業務的落地。
據中國信登5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共辦理完成初始登記產品3037筆,環比下降21.20%;涉及初始募集金額6280.30億元,環比上升5.19%。受國內經濟環境預期改善影響,資產證券化市場恢復活躍,提升了新增信托產品平均規模,新增信托產品單筆規模觸底反彈,環比上升逾3成。
從數據來看,中國信登分析指出,信托行業主要呈現以下態勢,一是行業積極響應監管要求,主動管理意識增強,正持續強化業務主動管理能力。二是融資類、事務管理類業務規模占比實現四月連降,全行業“兩壓一降”工作成果持續顯現。三是資產證券化、資產支持票據等特色業務發展較快,表明信托公司順應監管導向,加大了業務結構調整力度,業務轉型進程有所加快。
見證行業創新發展
作為中國信托業內重要的基礎設施,中國信登發揮著信托產品及其信托受益權登記與信息統計平臺、信托產品發行與交易平臺、信托業監管信息服務平臺的作用,助力信托行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
5年前在中國信登成立之時,信托業資產規模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信托資產規模首次跨入“20萬億元”時代,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和創造國民財富的重要途徑,同時行業對于回歸信托本源,凸顯主營業務,避免發展“脫實向虛”呼聲愈發強烈。
可以看到,5年來業務轉型和壓降規模已經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不過,信托行業也面臨著一重又一重的轉型挑戰。2018年資管新規的發布,標志著資管行業將走向統一監管的大方向。由于非標、私募的特性,信托行業受到較大影響,站在了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稗D型尚沒完全摸到門道,部分信托公司有一些迷茫?!币晃恍磐袠I內人士感嘆道。
面對轉型的現實壓力,信托公司堅持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本源定位,在鞏固自身優勢業務的同時,積極在創新領域進行拓展和探索。據中國信登的統計顯示,當前,信托行業的服務類創新業務發展較快,如資產證券化信托、保險金信托、慈善信托等創新服務業務。
信托行業順著監管政策的方向大力拓展創新業務,精雕細琢提升管理能力以實現更高價值,并推進信托文化建設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今年全國兩會上,有多位代表委員為信托發聲,提出了多項有關《信托法》修改、信托財產登記制度建立、信托稅制等建議,引起了行業廣泛共鳴?!敝袊诺强偛脧垬s芳表示,“通過改革完善行業發展的外部制度環境,破除行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信托行業的發展必將擁有更加光明的前景?!?/p>
助力凈值化管理轉型
隨著資管行業邁入統一監管時代,“去通道”“去嵌套”“破剛兌”,面臨轉型陣痛,信托行業在加快探索創新業務的同時,為將信托制度優勢落到實處,落實資管新規要求,凈值化管理轉型勢在必行,信托公司對此也呼聲漸高。
圍繞信托估值體系的構建,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在經歷多次行業調研、同業交流后,中國信登聯合中債估值中心于去年10月末試發布了首批信托資產估值結果;于今年3月又聯合面向參與估值服務的26家信托公司首次發布信托產品預期信用損失(ECL)計量結果76條,合同現金流量特征(SPPI)判斷結果170條。此外,還向參與估值的信托公司逐日定向發布230余條非標債權類資產的估值結果。
隨著行業凈值化轉型日益迫切,目前,已有26家約占全國40%的信托公司試用了中國信登新金融工具準則相關服務。
據中國信登業務管理部總經理楊穎介紹,下一步,中國信登將在監管部門的支持下,繼續與中國信托業協會合作推動《信托公司信托產品估值指引》的及時出臺,并加強與中債估值中心的合作,逐步向全行業機構輸出估值服務,聯合推出底層資產為非上市股權等其他非標準化資產的估值,并著力幫助行業機構解決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落地過程中技術要求高、系統建設成本大和實施時間緊迫等問題,持續完善信托產品公允估值體系,夯實信托行業凈值化轉型基礎。
夯實信托行業轉型步伐
據悉,為完善信托基礎服務設施,除牽頭構建信托估值體系外,中國信登還建立了集中管理的信托受益權賬戶系統,實現信托產品登記、信托受益權信息定期報送和信托業標準化監管全量數據采集。
隨著信托行業各項配套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信托公司也在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探索并打造專業化、特色化且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轉型路徑,行業加速轉型已初現成效。
從全行業信托產品的存量數據來看,據中國信登統計,截至2021年3月末,全行業信托產品存量規模已進一步壓降至19.74萬億元,已連續三個月維持在了20萬億元以內的水平。
為“十四五”開好局,為行業有序發展起好步,信托公司將持續面對轉型的壓力。如何以高質量的發展夯實行業服務基礎,不斷豐富、完善信托制度體系和產品服務內涵,以更好更有效地滿足人民群眾財富保值增值和社會財富資源有效配置的需求,進而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及質效是擺在信托行業面前的核心問題。
展望未來,信托業還將圍繞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連接投資和融資兩端,作為金融和實業的橋梁,進一步聚焦于依托信托制度,向實體經濟提供針對性強、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務。